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4篇
  免费   785篇
  国内免费   425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16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455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927篇
内科学   715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164篇
特种医学   304篇
外科学   687篇
综合类   2241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915篇
眼科学   68篇
药学   835篇
  8篇
中国医学   713篇
肿瘤学   29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674篇
  2011年   762篇
  2010年   684篇
  2009年   585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625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盐酸利托君治疗晚期先兆流产保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本院收治的行硫酸镁保胎治疗的35例晚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1—7月本院收治的行盐酸利托君保胎治疗的35例晚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宫缩消失时间、止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腰痛缓解时间、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延长孕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保胎成功33例(94.29%),对照组保胎成功26例(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86%,低于对照组的2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治疗晚期先兆流产保胎患者,可尽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保胎成功率,改善母婴结局,且无明显不良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背景 结核性脑膜炎(TM)是临床常见的中枢性感染的一种,其起病较慢,症状不典型,病原学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目前有效的TM诊断工具较少。利用常见的临床症状、检查指标等建立诊断评分系体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目的 建立TM临床诊断评分体系(TMCDS),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21年9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住院并诊断为脑膜炎的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建模组(147例)和验模组(40例)。根据是否为TM将建模组分为非TM亚组(76例)和TM亚组(7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发热、头痛、意识障碍、颈抵抗),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CD4+ T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糖、氯、蛋白、细胞数)。建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M的影响因素;根据每个因素的β值所占比重设立相应分值,建立TMCD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MCDS诊断TM的价值。 结果 两亚组头痛、HIV感染、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C反应蛋白升高、颅内压>200 mm H2O(1 mm H2O=0.009 8 kPa)、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氯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脑脊液单核细胞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CD4+ T淋巴细胞<200/μl、C反应蛋白升高、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均是TM的影响因素(P<0.05)。将以上5个影响因素同时结合临床经验纳入脑脊液氯、脑脊液细胞数再次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CD4+ T淋巴细胞<200/μl、C反应蛋白升高、脑脊液糖降低、脑脊液蛋白升高均是TM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上述7个因素β值建立评分系统,将脑脊液氯降低β值设定为1分,其他因素β值与其的倍数即为该因素所对应的分值,因2个影响因素评分为负值,为方便临床,每个因素对应分值增加2.5分,最终建立TMCDS。TMCDS诊断建模组T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95%CI(0.735,0.879),标准误=0.037,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21.50分。TMCDS诊断验模组TM的AUC为0.766〔95%CI(0.610,0.921),标准误=0.079,P=0.004〕,灵敏度为0.789,特异度为0.667。 结论 通过7个变量建立的TMCDS简单易行,对于早期TM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从细胞因子角度,探究人参败毒散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收集人参败毒散中活性化合物,结合药物靶点数据库收集细胞因子风暴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药材-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通过String和DAVID数据库对靶点的互作网络、GO功能和KEGG通路进行分析。结果人参败毒散"药材-活性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包括10种药材,211个活性成分和151个疾病靶点。互作网络发现人参败毒散抑制细胞因子风暴治疗COVID-19的靶点可能包含STAT3、MAPK1、NFκB1、PIK3CA、MAPK3、TNF、CXCR4、VEGFA、IL-6、IL-2等。GO功能分析发现上述靶点在生物功能方面涉及趋化性、类固醇代谢过程等;在分子功能方面涉及血红素结合、铁离子结合、氧结合等;在细胞组成方面涉及细胞表面、细胞膜等。KEGG通路富集发现上述靶点参与查加斯病通路、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的调控。结论人参败毒散可能通过调节趋化性细胞因子,增加血氧饱和度,抑制STAT、MAPK、NFκB、PIK3K、IL-6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实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形成的抗COVID-19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应用新型再生可降解生物材料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SIS)与植皮术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手部软组织缺损36例,根据缺损面积与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补片组2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9.0 cm×3.5 cm,平均5.3 cm×2.1 cm,采用SIS治疗;植皮组1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9.0 cm×4.0 cm^16.0 cm×9.0 cm,平均12.0 cm×8.5 cm,采用中厚皮片植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法促进软组织缺损愈合的效果,记录术后14 d、21 d、28 d、3个月创面区愈合情况,并随访评估创面区愈合后的外观、色泽、弹性、感觉恢复与部分肌腱外露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5个月.两组创面均完全愈合,外观、色泽接近,皮肤弹性及感觉均恢复良好.补片组感觉恢复优14例(66.6%),良5例(23.8%),差2例(9.6%);植皮组感觉恢复优9例(60.0%),良4例(26.0%),差2例(14.0%).创面愈合效果补片组优14例,良5例,差2例;植皮组愈合优9例,良4例,差2例.结论 SIS能快速、有效的刺激机体再生出表皮组织,并且新生的表皮经过生长与周围皮肤颜色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瘢痕增生,是一种手部小面积浅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金水宝片联合依诺肝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马鞍山十七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透析的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7例。对照组常规应用依诺肝素抗凝,观察组在对照组抗凝基础上加用金水宝片,各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脂变化及持续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宝片联合依诺肝素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水平,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薄层色谱鉴别在历版《中国药典》中的应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而薄层扫描含量测定在最近几版《中国药典》中的应用比例逐渐降低。随着对中药质量标准体系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薄层色谱法的不足之处陆续显现,如仪器普及率低、设备并不简单、结果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差、鉴别速度及准确性不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展开剂毒性大等,逐渐不合时宜。在制定中药质量标准时,研究者不应该墨守成规,薄层色谱鉴别也不应该是雷打不动的定性鉴别必备选项。高效液相色谱法具备完全取代薄层色谱法的可行性,薄层色谱法可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补充。为充分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周期、提高鉴别效率,笔者建议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应该大幅减少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应用,增加高效液相特征图谱鉴定,尽量做到“一个条件,一张图谱”;除非确有必要,《中国药典》等国家质量标准体系应将薄层色谱鉴别作为推荐方法,而非强制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CT区分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穿刺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脾脏病变的发病年龄、性别、脾脏指数、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强化幅度、强化方式等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脾脏病变中,11例血管性病变(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窦岸细胞血管瘤,2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9例淋巴瘤;两组间发病年龄、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脾脏指数、动脉期强化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海绵状血管瘤呈不均匀性强化,1例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2例窦岸细胞血管瘤呈“雀斑征”,1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呈“辐轮征”;9例淋巴瘤实质部分均呈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 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CT表现不同,CT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3年内的生活质量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于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在患者移植前(入仓前1~2 d)、移植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1年半及3年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骨髓移植测评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骨髓移植测评量表总分在移植后1个月时降至最低,此后呈逐渐上升趋势,半年时基本恢复至移植前水平,3年时总分显著高于移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健康、功能健全及干细胞移植3个维度得分与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骨髓移植测评量表总分变化轨迹一致,呈波动上升型;情绪稳定维度在移植前得分最低,随移植时间延长逐渐上升;社交/家庭健全维度移植前得分与移植后各时间点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移植后3年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居住地(t=3.175,P=0.002)、家庭人均月收入(t=3.320,P=0.001)、移植相关并发症(t=-6.955,P<0.001)及患者是否回归工作/学习(t=2.706,P=0.008)。 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骨髓移植测评量表5个维度间的恢复时间及变化轨迹存在差异。至移植后3年时,居住地为农村、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患有移植相关并发症及尚未回归工作/学习的患者生活质量更差。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生活质量变化轨迹动态调整护理措施,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延续性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